年报基本信息
|
机构信息
|
博物馆备案名称
|
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
|
法人证书登记名称
|
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
|
曾用名
|
无
|
博物馆性质
|
其他行业国有博物馆
|
统一社会信用代码
|
12330000MB1F10941H
|
法人类型
|
事业单位法人
|
法人登记机关
|
青海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
|
题材类型
|
其他
|
首次备案时间
|
|
隶属层级
|
省(市、区)
|
机构规格
|
未定级
|
举办者
|
青海金诃藏医药集团有限公司
|
法定代表人
|
艾措千
|
设立时间
|
2005-03-17
|
开馆日期
|
2006-09-09
|
全年开放时间
|
冬时令(每年10月1日—来年4月30日)9:00—17:00;夏时令(每年5月1日—9月31日)9:00—18:00;春节假期闭馆三天(大年初一大年初三)—))
|
质量等级
|
一级
|
免费开放
|
是
|
中央补助免开名单
|
是
|
馆舍地址
|
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生物园区经二路36号
|
有下设分馆
|
否
|
经度/纬度
|
101.754298
|
36.695577
|
行政区划
|
青海省
|
邮政编码
|
810016
|
馆舍建筑性质
|
当代建筑
|
馆舍产权性质
|
自有
|
国保单位名称
|
|
国保单位批次:第
|
0
|
批
|
博物馆改扩建时间
|
|
馆舍建筑面积(自动计算)
|
55000.0
|
㎡
|
展厅面积
|
32000.0
|
㎡
|
库房面积
|
2180.0
|
㎡
|
实验修复面积
|
200.0
|
㎡
|
教育空间面积
|
5000.0
|
㎡
|
办公及其他面积
|
1620.0
|
㎡
|
公共服务面积
|
14000.0
|
㎡
|
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
|
是
|
是否新馆
|
否
|
是否实施博物馆改扩建
|
否
|
获取修复资质年份
|
2020
|
重大事项变更
|
|
博物馆简介
|
2003年11月19日,青海省文化厅批复同意筹建,2004年8月12日,藏医药文化博物馆馆址选定在西宁市生物科技产业园区。博物馆主体建设共投资1.2亿元。2010年列入免费开放博物馆。2012年3月,博物馆南馆(二期)开始筹建,投资近3亿元,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,于2018年11月建成并试运行,2019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南馆。馆藏文物6万余件(套),含国家珍贵文物2003件(套),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58件(套),二级文物406件(套),三级文物1439件(套),具有高度的历史价值、科学价值、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。内设藏医史、曼唐器械、古籍文献、藏药标本、天文历算、藏医养生、丝绸之路与青藏高原文明、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、藏文书法、藏族建筑、民族服饰、卡垫艺术等12个常设展厅。现有职工61人,大专和本科学历以上55人,硕士以上学历6人,拥有初级职称的有25人、中级职称9人、副高级职称1人;安全方面,严格落实日常消防安全工作检查制度,明确工作范围,24小时定期对展厅进行消防安全巡查,在展厅、主要出口入口等部分均设有监控和对讲系统,展柜内外有消防、安防报警系统。人防技防有机统一,实现了文物安全和消防安全零事故的记录。
|
联系电话
|
0971-5316426
|
电子邮箱
|
345735675@qq.com
|
互联网址
|
http://tbtmm.com/m/
|
新媒体账号
|
微信公众号:qhzwhbwy 抖音号:205228953
|
预约参观信息
|
1、现场购票或扫码预约; 2、游客服务中心预约电话:0971-5317881; 3、第三方预约平台:智游宝、携程等app上架了所有票型; 4、官网预约:在各个网站均可搜索青海藏文化博物院平台进行预约; 点击“立即预订”选择需购买的票型,输入出行信息,支付成功以后凭手机短信或者入园二维码进行检票参观;可使用现场小程序购买门票,手机扫一扫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购票小程序,点击“立即预定”选择需购买门票的票型,输入出行信息,支付成功以后凭手机入园二维码进行检票参观;
|
资源信息
|
藏品总数(无需填写自动计算)
|
58044
|
件(套)
|
文物藏品总数(无需填写自动计算)
|
58044
|
件(套)
|
珍贵文物数(无需填写自动计算)
|
1912
|
件(套)
|
一级文物
|
67
|
件(套)
|
二级文物
|
406
|
件(套)
|
三级文物
|
1439
|
件(套)
|
一般文物
|
56132
|
件(套)
|
非文物藏品数
|
0
|
件(套)
|
未定级文物
|
0
|
件(套)
|
已登记藏品数
|
0
|
件(套)
|
对外公布藏品高清图片数
|
0
|
件(套)
|
科研项目数
|
0
|
项
|
国家级科研项目数
|
0
|
项
|
省部级科
研项目数
|
0
|
项
|
厅局级科研项目数
|
0
|
项
|
出版物数
|
1
|
种
|
发表论文数
|
0
|
篇
|
科研项目清单:
|
科研名称
|
级别
|
立项时间
|
结项时间
|
|
|
|
|
服务信息
|
开放天数
|
361
|
天
|
长期闭馆时间段
|
|
闭馆原因
|
|
年度陈列展览总数(自动计算)
|
15
|
个
|
基本陈列数(填写明细自动计算)
|
13
|
个
|
基本陈列:
|
基本陈列名称
|
基本陈列开始时间
|
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
|
2018-11
|
藏医养生
|
2022-04
|
藏族建筑
|
2018-11
|
天文历算
|
2009-09
|
藏族书法艺术
|
2018-11
|
曼唐器械
|
2006-09
|
藏药标本
|
2006-09
|
古籍文献
|
2006-09
|
藏医史
|
2006-09
|
丝绸之路与青藏高原文明
|
2018-11
|
卡垫艺术
|
2018-11
|
藏医养生
|
|
民族服饰
|
2018-11
|
基本陈列展出藏品数
|
4519
|
件(套)
|
基本陈列总面积
|
17185.0
|
㎡
|
2024年新举办展览数
|
0
|
个
|
临时展览数(自动计算)
|
2
|
个
|
馆内原创临时展览数
|
0
|
个
|
临时展览展出藏品数
|
53
|
个
|
馆际合作展览数
|
0
|
个
|
入境展览巡展次数
|
0
|
个
|
入境展览:
|
进境展览名称
|
展览时间
|
|
|
参与出境展览场次
|
2
|
个
|
完成展陈提升改造数
|
0
|
次
|
展陈提升改造项目清单:
|
展陈项目名称
|
开始时间
|
结束时间
|
|
|
|
线上展览数
|
12
|
个
|
线下教育活动数
|
21
|
场
|
线上教育活动数
|
0
|
场
|
年度观众总数
|
847138
|
人次
|
境外观众人数
|
2050
|
人次
|
本地居民观众人数
|
150721
|
人次
|
未成年观众人数
|
40763
|
人次
|
免费参观人数
|
616678
|
人次
|
教育活动参与人数
|
5678
|
人次
|
年度新媒体访问总量
|
4570000
|
次
|
年度博物馆网站浏览量
|
1624000
|
次
|
年度新媒体关注量
|
10000
|
次
|
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收入
|
0.00
|
万元
|
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种类
|
0
|
种
|
管理信息
|
年度新增藏品数(自动计算)
|
1
|
件(套)
|
年度征集购买藏品数
|
1
|
件(套)
|
年度接受捐赠藏品数
|
0
|
件(套)
|
年度依法交换藏品数
|
0
|
件(套)
|
年度拨交藏品数
|
0
|
件(套)
|
年度移交藏品数
|
0
|
件(套)
|
年度考古发掘藏品数
|
0
|
件(套)
|
年度采集藏品数
|
0
|
件(套)
|
年度拣选藏品数
|
0
|
件(套)
|
其他来源藏品数
|
0
|
件(套)
|
修复文物数(自动计算)
|
19
|
件(套)
|
修复一级文物
|
0
|
件(套)
|
修复二级文物
|
10
|
件(套)
|
修复三级文物
|
9
|
件(套)
|
修复一般文物
|
0
|
件(套)
|
国际合作项目数
|
0
|
个
|
国际人员交流
|
0
|
人次
|
国际学术活动
|
0
|
场
|
从业人员总数
|
65
|
人
|
事业单位编制数
|
0
|
人
|
在编人员数
|
0
|
人
|
专业技术人员总数(自动计算)
|
35
|
人
|
初级职称
|
25
|
人
|
副高级职称
|
1
|
人
|
中级职称
|
9
|
人
|
正高级职称
|
0
|
人
|
安保人员数
|
15
|
人
|
志愿者人数
|
195
|
人
|
年度用电量
|
990000
|
度
|
年度用水量
|
9500
|
吨
|
年度燃气用量
|
149996
|
m³
|
年度收入(自动计算)
|
1649.04
|
万元
|
财政拨款收入
|
0.00
|
万元
|
中央财政拨款收入
|
0.00
|
万元
|
省级财政拨款收入
|
0.00
|
万元
|
市级以下财政拨款收入
|
0.00
|
万元
|
自筹经费
|
1649.04
|
万元
|
门票收入
|
1397.36
|
万元
|
文创产品收入
|
|
|
社会捐赠及其他
|
251.68
|
万元
|
年度支出
|
2050.88
|
万元
|
藏品安全事故数
|
0
|
起
|
公共安全事故数
|
0
|
起
|
国际人员交流
|
0
|
人次
|
国际合作项目数
|
0
|
个
|
国际学术活动
|
0
|
场
|
信息公开联系人
|
呼文秀
|
信息公开联系电话
|
0971-5316426
|
联系人移动电话
|
16609788327
|
办公室传真
|
0971-5316426
|
年报拓展信息
|
机构信息
|
博物馆年度工作情况简述
|
2024年全年对外开放361天,接待游客量达84.71万人次,全年提供语音导览租赁37979次,讲解咨询服务16391拨次,并完成了1112份游客满意度调查表,满意度高达100%。完成等级接待82次。拓宽发声渠道,持续提升博物馆知名度。一是官方媒体宣传有热搜。全年接待488批次中央电视台、新华社、青海电视台等中央、省市媒体,完成58篇新闻报道、专题纪录片等,浏览量达617万次。其中,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合作的《大开眼界》纪录片备受瞩目,拟定2025年初播出。此外,多篇主题宣传视频被中国政府网等权威媒体转发,反响热烈。央视影音、青海新闻联播、青海日报融媒体等平台发布的系列视频,以及参与的25场直播活动,均有效展示了馆藏珍品和文化亮点。二是自有宣传平台有作为。2024年我馆提升官方平台内容的多样性、创新性和可读性,微信公众号发布53篇文章,浏览量31万次;微博、小红书等平台发布221条作品,浏览量17.6万次;抖音平台发布83条短视频,播放量为116.2万次;通过多平台的发布和互动,增强了粉丝关注度和活跃度。落实上级工作要求,开启博物馆深度游新模式。重点围绕民族文化特征与非遗传承,与文化传媒公司合作,开展“行走的声音 本源音乐会”和“高原音符 非遗音乐盛宴”57场次表演,丰富了游客的文化体验,激活了夜间旅游活力,推动了博物馆夜间经济发展。紧跟时代步伐,推动博物馆数字化建设。一是搭建五大专题线上展览。建设博物馆官方网站、曼唐虚拟展厅,不仅提供了藏品展示功能,还融入了互动体验、在线教育等多个模块。观众可以通过官方网站或线上数字展览随时随地浏览博物馆的藏品,参与线上活动,甚至进行虚拟导览,这些功能的加入,极大地提升了博物馆的吸引力和影响力。二是积极与其他博物馆、文化机构以及科技公司进行合作,共享数字化资源,建设喜马拉雅联盟网站,共同推动线上博物馆的发展。这些合作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,也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。加强文物保护,深化学术研究。馆藏建设方面,全年征集73件文物,新增拉加朱砂影印版《甘珠尔》104函;并通过多方努力,成功引入《彩绘大观(下部)》展品,有力提升了我馆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。此外,推进6项出版物工作,重点完成了《青海省志·藏医药志》《一颗金诃子》的整理编辑;《藏博大系》及曼唐《四部医典》画册已完成终稿,进入出版阶段。强化社教职能,提高服务水平。 通过创新研发,推出3大主题、18个特色项目课程,招募15名志愿者参与宣教、接待工作,全面提升了研学教育水平。同时,我们积极对外合作,与博雅小学、静雅小学等建立深度战略合作关系,共同举办了21场次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,吸引了5678人次学生参与。此外我馆拓展与旅行社及教培机构的合作,整合各方优势资源,推广研学教育成果。特别是与博雅小学合作的“小小讲解员养成记”活动,成效显著。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化体验,更激发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文化自信。
|
资源信息
|
年度重要科研成果简介
|
无
|
服务信息
|
重要展览简介
|
对《丝绸之路与青藏高原文明展厅》展品进行了陈列调整。核对12个展厅内的展览展标、导览牌等四种语言文字内容,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与权威性;已完成《雪域丽影 传世之美 ——青藏高原藏族女性服饰》展览大纲,拟定于2025年3月至6月在果洛州格萨尔文化博物馆展出。
|
主要服务情况
|
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,围绕“5.18 世界博物馆日”、“5.19 世界旅游曰”。依托传统节日和各类主题日组织开展了“瑞龙迎新春” “万事兴龙 妙笔生花” “指尖艺术—酥油花” “欢欢喜喜闹元宵” “古法藏香”传统藏香技艺文化教育体验等主题研学教育活动。通过创新研发,推出3大主题、18个特色项目课程,招募15名志愿者参与宣教、接待工作,全面提升了研学教育水平。同时,我们积极对外合作,与博雅小学、静雅小学等建立深度战略合作关系,共同举办了21场次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,吸引了5678人次学生参与。
|
文化创意产品情况
|
无
|
管理信息
|
内部治理情况
|
博物馆设立理事会行使决策权和监督权,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。
|
藏品征集工作情况
|
2024年征集藏品73件.接受文物前已邀请多位专家完成文物鉴定,保研典藏部接收文物,并进行文物信息登记、保管工作,目前并未投入展览中使用,全部入库。
|
财务状况
|
2024年度门票及讲解等收入1397.36万元,其他经营性收入251.68万元(包含房租收入,借展收入等),其他收益500万元;2024年度支出总额2050.88万元,其中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682.83万元(包括工资社保),支付的各项税费204.62万元。管理费用1504.27万元,财务费用55.52万元,净利润117.84万元。
|
安全管理情况
|
全年开展了6次防震减灾等专项演练、41次安全大检查及防汛巡查,进行57次内部安全技能培训,对施工队进行了4次现场安全教育,及时杜绝安全隐患,确保博物馆安全正常运营。并参加年度全国博协安委会组织的安全管理培训班;开展了冬夏季消防知识讲座和培训演练活动,为切实维护好重点单位内部大局平稳,与园区派出所签订了年度治安目标责任书。
|
国际合作情况
|
无
|
年度网络传播情况
|
2024年我馆提升官方平台内容的多样性、创新性和可读性,微信公众号发布53篇文章,浏览量31万次;微博、小红书等平台发布221条作品,浏览量17.6万次;抖音平台发布83条短视频,播放量为116.2万次;通过多平台的发布和互动,增强了粉丝关注度和活跃度。
|
节能减排情况
|
1、供暖方案:根据气候环境的变化,及时调整锅炉供暖以及展区大厅送暖风的运行时间,减少不必要的浪费。 2、一期公共区域顶棚照明改造升级,提升照明效果,同时降低了该区域40%的照明电耗。 3、主动维修和保养电气设备,保证正常运行,减少损耗污染。对馆内其他设施出现的故障,本着能修不换的原则,积极恢复正常使用,大大提升使用寿命。 4、展厅中央顶相采用透明玻璃设计,合理利用自然光照,环保高效。 5、垃圾分类:将维修建筑垃圾、电气损耗垃圾、以及生活垃圾等根据材质特性以及是否可以回收,实行分类管理,避免交叉污染。
|
观众满意度
|
100
|
%
|
观众满意度调查情况
|
根据调查资料显示,游客在我馆体会到了及其丰富的藏文化体验,满意度极高。调查方式:随机书面调查表、馆内留言本、网站调查、融媒体等方式。调查地点:在游客服务中心、售票处随机发放问卷,由行政人员回收问卷。调查对象:前来参观人员。调查内容:参观线路、展厅内设施设备、路标指示、展品介绍牌、宣传资料、讲解员讲解、服务质量、安全保障、环境卫生、厕所、商品购物、旅游秩序、总体影响14项。统计方法:每次调查问卷的数量不少于100份,回收率不少于70%,方可进行统计。
|
媒体报道情况
|
全年接待488批次中央电视台、新华社、青海电视台等中央、省市媒体,完成58篇新闻报道、专题纪录片等,浏览量达617万次。其中,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合作的《大开眼界》纪录片备受瞩目,拟定2025年初播出。此外,多篇主题宣传视频被中国政府网等权威媒体转发,反响热烈。央视影音、青海新闻联播、青海日报融媒体等平台发布的系列视频,以及参与的25场直播活动,均有效展示了馆藏珍品和文化亮点。
|
博物馆服务认证和资质信息
|
无
|
获得奖励情况
|
无
|
具体奖励情况:
|
授奖单位
|
奖励名称
|
情况说明
|
获奖时间
|
|
|
|
|
接受处罚情况:
|
无
|
具体处罚情况:
|
处罚单位
|
处罚名称
|
情况说明
|
处罚时间
|
|
|
|
|